陈到将在长安的十六卫大将军以及内阁其他的阁员,三省六部长官,都召集到了太极殿内,此时,刑部尚书刘邕,工部尚书杨洪,右金吾卫大将军辅匡,中书侍郎阎芝,阎晏,门下侍郎樊建,樊岐等人皆是已经来到了太极殿内。
“参见陛下”以越国公关羽,晋国公赵云二人为首的武将向刘贝行过礼后,在下方坐了下来。
“中书舍人张贤,”刘贝对一旁的张贤说道,“读战报。”
“遵旨,”张贤点了点头,摊开战报,高声读了起来,“臣江南道行军大总管姜维启奏陛下,章武四年五月二十日,左神武卫大将军武陵侯沙摩柯率三万左神武卫军与敌周善大战于潭州,后左卫大将军胡济率左卫主力三万人与左神武卫共同围歼周善所部,双方激战两日,全歼吴军两万人,敌主将周善自刎而死,臣等尽收朗州,鄂州…………”
众人听着张贤高声读的战报,十分欣喜,刘贝也是点了点头,说道:“张贤拟旨,古言…………今卫国公姜维击败吴军,收三州之地,功勋卓著,特改封姜维为韩国公,食邑三百户,授使持节,节度江南道,山南道一切军政要务。”
张贤快速的写完了诏书,然后交给小太监,刘贝与其他人又开始商议其他事务。
…………
正当刘贝在庆祝胜利时,远在建业的皇宫内,吴国上大将军,扬州侯陆逊、丞相顾雍,皇帝孙权正在看着一份战报。
陆逊眉头紧锁,孙权和顾雍也是脸色阴沉。
“陛下,”陆逊有些沉重地说道,“如今江夏三郡皆是丢失,看来我们要加紧备战了。”
“嗯,大将军说的有道理,”丞相顾雍也点了点头,“缺少的钱粮,江东世族会负责的。”
陆逊也是点了点头。虽然他们很不愿意,但刘贝在巴蜀和关中推行的改革,对江东世族来说,就是灾难,所以,江东世族没得选择,只能够支持孙权。
听得顾雍此话,孙权大喜,对顾雍和陆逊说道:“元叹,国内的政务就交给你了,为了方便你处理政务,朕加授你太傅,使持节,录尚书事,至于伯言,军队方面的一切事物就由你全权负责,朕加授你大司马,使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现在开始,全国上下开始全力备战。”
“遵旨。”陆逊,顾雍二人沉声说道。
在陆逊和顾雍为首的江东世族的全力支持下,吴国开始了全力备战:从丹阳郡征召了足足两三万人,加上从其他各郡也征召了军队,总共十万左右的军队,但为了不影响农业生产,顾雍等人仿照刘贝所实行的军队制度,军队士卒农时生产,闲时训练,兵农合一,也算是勉强提高了吴军士卒的战斗力,同时吴军水师也由八万提高到了十三万,加上其他的军队,共计有二十三四万人,而作为江南道行军大总管的姜维,整合了荆州,襄州,潭州,鄂州,朗州等山南道的部分府兵,也不过才十余万左右,加上姜维在鄂州(吴国方面称之为江夏)停了下来,这给了陆逊等人极大的鼓舞,他们开始在各个要地修筑要寨和防线。
在吴国上下全力备战的同时,远在洛阳的魏帝曹丕召集了丞相华歆,司徒陈群、中军大将军曹真、征南大将军曹休、大司马曹仁、太尉司马懿等人商议。
曹丕让华歆等人都看一下来自江东的战报,作为征战多年的老将,镇西大都督,寿亭侯于禁、大司马曹仁、前将军郭淮皆是皱了皱眉头。
“怎么会这样?”郭淮皱着眉头说,“吴军经过这十几年的训练和战阵的历练,战斗力应该是大幅度的提升,怎么会败得这么惨呢?”
“江南之地的士卒历来是擅长于水战,只有丹阳出来的士卒擅长于陆战,败得惨也不是很奇怪。”大司马曹仁平淡地说道。
于禁等人皆是点了点头,表示认同曹仁的说法。
“今天召集你们来是有更大的事情商议,”坐在上面的曹丕这时候开口了,“如今江东孙权惨败,所剩下的军力只能够自保,而这也就意味着,刘备他们将会开始东进,进犯宛洛地区,为了抵御敌人,也为了更好的从容地调动一切力量,朕决定,暂时迁都邺城,改邺城为邺都,至于宛洛地区,就由一名将军统帅大军镇守,你们认为何人可以担此重任?”
本来陈群等人还想劝说曹丕放弃迁都,但见曹丕决心已定,便不再劝了。
在下方的大司马曹仁和镇西大都督于禁主动开口说道:“微臣愿意留在宛洛地区抵御蜀军(曹魏对刘贝建立的政权还是称呼为蜀,因为他们认为自己迟早会收复关中地区)。”
“说说理由。”曹丕平淡地问道。
“臣是朝廷大司马,理当为陛下分忧。”曹仁郑重地说道。
“至于臣的理由,那就更简单了,”于禁笑着说道,“臣是镇西大都督,抵御蜀军,本来就是臣的职责所在。”
“那好,”曹丕犹豫了一会儿才最终下定决心,“曹仁,于禁听令,朕加授曹仁司隶校尉,使持节,宛洛大都督,于禁改封为车骑将军,使持节,统帅宛洛地区十五万大军抵御蜀军。”
“遵旨”曹仁和于禁说道。
于是,在魏黄初五年(汉章武四年)七月初七,魏帝曹丕正式下诏迁都邺都,七月十三日,曹丕等魏国高层,在十五万禁卫军的护送下,朝着邺都进发,而作为宛洛大都督的曹仁和车骑将军的于禁,在宛洛地区召集民夫,修筑要寨,储备粮草,整军备战。
七月十五日,长安太极殿内
刘贝听着陈到的汇报,只是笑而不语。过了一会儿,刘贝对一旁的兵部尚书马谡说道:“幼常啊,兵部把历年战死的有功将士的儿子召集到长安,成立一支军队,人数不用太多,一万人足矣,由张嶷统领,就命名为……翊骑军,最高统领为翊骑军将军,人员的训练,由玄甲军负责。”
“陛下,”马谡问道,“那这只军队主要的任务是什么?”
“翊骑军直接听命于朕,暂时负责护卫长安。”刘贝想了想说道。
“陛下,”内阁首辅诸葛亮忧心忡忡地说道,“在关内道推行的改革非常不顺利,目前,只有废郡置州和科举制成功推行,而均田制和府兵制,以及其他的一些制度,受到了极大的阻力,只有在陇右地区以及靠近河套地区的地方推行完毕,反而关内道的中央繁华地区,推行的十分缓慢。”
听得此话,刘贝脸色阴沉,过了许久问道:“是哪些家族反对?”
诸葛亮看向一旁的中书舍人秦宓。
而秦宓看见诸葛亮看着自己,连忙拿出了一份文书,对刘贝恭恭敬敬地说道:“禀陛下,有前骠骑将军皇甫嵩所在的皇甫氏,前太尉杨彪所在的杨氏,前大司农朱儁所在的朱氏…………”
刘贝的脸越听越黑,这些家族,皆是有功的,尤其是皇甫嵩,朱儁两人,更是平定黄巾之乱的功臣,这让刘贝有些束手束脚了。
“陛下,”诸葛亮有些有些忧心地问道,“现在该怎么办啊?”
如果向这些家族妥协,那么以后的改革就没有办法推行下去了,一统天下就不可能完成,但一旦强行推动改革,势必引起这些家族的反弹,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正在刘贝犹豫之时,陈到来到刘贝面前,对刘贝说了几句话,刘贝皱着的眉头舒展开来,对诸葛亮说道:“传旨这些家族,八月十一日为最后期限,限他们在那天务必要将土地和他们藏匿的人**出来,否则,全族发配昆州,永世不得回京。”
“遵旨”
…………
当刘贝的诏令颁布下来后,在关中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关内的大家族全部齐聚杨氏,商议如何应对。
弘农杨氏
作为名满天下的大家族,杨家在朝堂上的地位一向是举足轻重的,杨家是一个大家族,有着几万子弟,府邸修的是规模宏大,但今天,弘农杨氏的总部,今天却充斥着惊慌。
关内的数个大家族的族长,都齐聚杨家。
陈氏家族的族长陈武看着坐在上方闭目养神的杨氏家族的族长杨奉有些急切:“杨族长,这可怎么办啊?朝廷下达了命令,该怎么办啊?”
“什么怎么办?”一旁的皇甫家族的族长皇甫恺沉声道,“那些土地都是祖上传下来的,绝对不可以轻易放弃。”
“既然他刘备执意这样,那也怪不得我们了,”杨奉睁开双眼,有些阴冷的说,“我已经派人去匈奴地区贿赂匈奴左贤王,请他起兵五万南下,再配合魏廷的军队,把刘备他们赶回蜀中,但在这之前,我们要拖住他们,我杨氏最多可以召集族兵三千,加上用奴仆组织的军队,一共可以组织七千人,各位,你们最多可以组织多少人?”
皇甫恺立马说道:“我皇甫家族历来是武将世家,最多可以组织五千人。”
“我朱家可以组织三千人”
“我陈家可以组织两千人”
………………
经过计算,各个家族最多可以组织五万左右的军队。
“很好,”杨奉满意的点了点头,“八月初六,我们开始发动。”
“好”众人皆是高兴附和道。
所有人皆是大笑,在这阵笑声中,所有人都没有注意到,在门外的十余个奴仆,抬了起头来,相互看了看,点了点头,又把头低了下来,继续干自己的事情。
在这些家族族长在觥筹交错的同时,从长安出发,一对人朝着北方匈奴领地出发,一对人朝着关外的洛阳前进。
诡异的气息,开始在关中蔓延。